“楼上楼下不相识免费配资网站,关起门来各过各”曾是许多高层住宅的真实写照。但在宜川路街道中远两湾城东区,不少超大楼组通过各具特色的楼组文化实践悄然改变着这一现状,让楼组焕发出生机,也让社区治理变得更有温度。
“同心示范楼”,用爱编织邻里温情网
中远一委66号楼是社区小有名气的“同心示范楼”,入户大厅大气亮堂,布置温馨惬意,这背后,离不开楼组长“老盛”——第九党支部书记盛建三的全心付出。退休后,他主动挑起了楼组“大家长”的担子,让整栋楼洋溢着家的温暖。
刚一上任,盛建三就带头完成了大堂修缮和更换电梯工作,一下子解决了困扰邻里多年的“心病”。此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了长期闲置的2楼夹层——“既然空间空着,为什么不能变成大家的活动站呢?”说干就干,他主动拿出家里的沙发、麻将桌和健身器材,居民们也纷纷响应,主动参与空间布置,捐出书籍、绿植……很快,一个兼具“红色阵地”与“休闲乐园”的多功能“共享客厅”应运而生。
考虑到楼内老年居民多,盛建三又提议引入健康资源,在居民区党总支推动下,楼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共建,健康咨询、各类义诊服务纷纷落地。如今,医务人员定期在这个“共享客厅”为老人测血压、提供咨询,让楼里居民的健康更多了一重保障。
如今“共享客厅”充满生机: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喝茶下棋、闲话家常;妈妈们带着孩子在这儿嬉戏阅读;年轻人也常来这里健身聊天……不同年龄的居民在这片空间里,感受到了“大家”的归属感。从解决“居住痛点”到满足“民生需求”,这个楼组用一件件“接地气”的小事,让“邻里一家”的氛围越过越浓,诠释着“爱小家更爱大家”的真谛。
“夕阳红楼”,从“微”入手,向“暖”而行
走进中远四委33号“夕阳红楼”,最先感受到的是无处不在的整洁与温馨,居民们把楼道当做“家的延伸”,大家既是美好生活的守护者,也是幸福家园的享有者。
楼组长是这栋楼的“暖心管家”,她有一个小本子,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家老人的特殊需求:“李阿婆牙口差,汤圆要多煮三分钟;三楼的王伯伯血糖高,得单做份无糖的……”每逢重阳节,她与丈夫都会给楼里的老人送温暖。在这栋以老年居民为主的“夕阳红楼”里,他们用十年不间断的点滴关怀,把原本清净的楼道变成了热热闹闹的“大家庭”。
高层的一位老人,曾因膝盖不便,儿女又远在外地,做饭成了“难题”。楼组长得知后,第一时间上门介绍助老订餐小程序,并找来楼里的年轻志愿者,把操作步骤翻译成老人听得懂的方言,一步步教授使用方法。当第一份热乎的餐食送到老人手中时,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。
在“夕阳红楼”里,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,只有一幕幕琐碎却温暖的日常:有人看到邻居的快递积压,会主动敲门提醒;有人发现楼道里飘了废纸,会默默弯腰拾起……这些细微之处,织就了一张温情的互助网络。如今,33号楼的大堂墙上贴着“长寿聚乐、冬暖近邻”的祝福语,居民们都表示:“好日子不是等来的,是我们一起创造出来的。”
最好的社区建设源自人与人之间的真心相待免费配资网站,邻里一家亲的楼组文化如同一条条纽带,编织成覆盖整个社区的温情网络,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。像这样互助友善的故事已成为宜川路街道更多楼组的日常,让社区治理充满人情味,让每一个楼栋都成为居民安心、暖心的幸福港湾。
盛鹏智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